第十四届全国美展油画展在上海中华艺术宫举行——庞茂琨:中国油画未来发展趋势将体现在多元化、‌创新性和国际化

宋继兰
2024-07-25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等联合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油画作品展”在上海中华艺术宫举行。

图片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致辞


图片

开幕式现场

      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是中国水平最高、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种类最多、影响最强的美术盛会。每五年举办一次,本次参展的油画作品是从全国各省市选送的1253件作品中,经过专业评审委员会多次评审选拔出697件精品。该展览是国家级的权威性、综合性美术大展,本次展览将评选产生“中国美术奖”创作奖,是中国美术界的国家级最高奖。因此,本次展览备受瞩目,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美术工作者和美术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整个会场人头涌动,热闹非凡。

图片

展览现场


图片

展览现场

      本次入展作品整体呈现出强烈的“人民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多元的“探索性”,体现出油画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用精湛的油画艺术语言来表现社会、讴歌人民,赞美时代,彰显出中国油画的时代风貌。

图片

中国美协副主席、油画艺委会主任、重庆市美协主席庞茂琨点评作品


图片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点评作品


图片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李超点评作品

         据了解,近年来,中国油画界更加注重油画的学理研究和探索创新,更加宽阔地兼融并蓄,守正创新,既探索油画语言的丰富表现力,又信守油画本体的品质与品格。在艺术语言的探索上,反映了当前中国油画发展道路上一条逐渐清晰的学术方向,在中国这片热土上磨砺民族性的语言,在深度体验生活中形成个性化的视角,在传统文化艺术的滋养中淬炼更具绘画性的语言,最终让源自西方的油画,与中国的历史人文、中国的时代发展和中国人的精神气象融为一体。这样的追求与创造,彰显了新时代中国油画家的使命担当,同时也展现出中国油画创作的蓬勃生机。

图片

具有代表性的中西结合作品


图片

专家点评中西结合油画作品特点

图片

中国美协副主席、油画艺委会主任、重庆市美协主席庞茂琨点评作品

       在谈到中国油画的未来和发展方向时庞茂琨主席说,从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美展油画作品中看出,中国的油画发展存在一个共性,那就是多元化、独特性和创新性,尽管中国油画在西方艺术市场上的地位相对较低,‌这与中国油画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与西方油画存在差异有关,‌在未来几年内,‌中国油画将继续保持其多元化和创新性的特点,‌一方面,‌通过各种形式的展览、展示,不断地将优秀的油画艺术作品推向社会,‌让更多的社会公众能够分享油画艺术的创作成果,‌提高艺术素养;‌另一方面,‌促进油画家之间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更好地推进学术研究,‌共同为中国油画艺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作出更大的努力和更深的探索。

图片

展览现场


图片

展览现场


图片

览现场

      据了解,早在明朝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油画的雏形,但真正意义上的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始于 20 世纪初。中国的艺术家开始接触和学习、探索与发展西方油画,经历了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体现了中国油画家在掌握西方油画基本表现体系的基础上,‌探索油画语言形式、‌融合民族审美理念、‌表现中国人精神面貌方面的努力。并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风格。在历代油画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之下,不断与本土文化相结合,油画逐渐本土化,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种类。中国社会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以及恢弘的历史画卷和丰富的文学艺术宝库,‌为中国油画提供了广阔的精神世界。‌不仅在语言形式和思想观念上展现出多元并存和丰富多样的创作格局,‌而且在掌握西方油画基本表现体系的同时,‌积极探索融合民族审美理念,‌形成具有中国气派、‌中国审美精神的独特艺术面貌。‌这种探索不仅展示了中国社会文化思想的深刻变迁,‌也体现了中国油画家对当今世界油画艺术的独特贡献和文化价值。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25日。


附:第十四届全国美展油画部分作品欣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宋继兰(本文作者)

    宋继兰,记者、编辑、画家、诗人、美术评论家。河南大学中文系学士、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第二学位,北京大学金融学硕士。历任中央电视台经济部首席记者、《中国财经报道》记者、《每日农经》栏目主编。美国华语电视台制片人、主持人等。八岁学画,擅长画素描、油画,后转为国画。现任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协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画家。代表作《家园》第六届八荒通神双年展入选等。

水墨山水画多次被《中国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等期刊杂志选登。其中,《春江水暖》被清华大学收藏。                                                                  1720703848539.png1720624040235.png

阅读94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