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江南,到处散发着春的气息,温暖和煦的阳光亲吻着小城宜兴的每一个角落,婀娜摇曳的柳枝长出了嫩绿的新芽,浅黄色的草坪已悄悄换上了绿色的地毯,柔软的风裹挟着土壤的芳香,白色的、紫色的玉兰花正恣意待放,一棵棵桃树枝桠间一朵朵粉红色的桃花绽放出芬芳美丽,带雨梨花以其高雅清纯的魅力给这个春天添上了浓郁的韵味,一簇簇漂亮的樱花摇曳在春风里,春天到处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景象。河畔的堤岸边,垂钓爱好者带上钓鱼装备,静坐岸边聚精会神的关注着水中的动态,河面上偶尔有一只白鹭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来来回回飞旋,漂亮的身影倒映在春雨过后清澈的水面上,一幅幅江南的水墨画跃然眼前。
美丽的家乡小城宜兴,春来野菜香,千百年来,或许只有自然生长在我们家乡土壤里的野菜才显得格外的香,特别的好吃,马兰、荠菜、野小蒜、乌桑菜、地苔、野水芹等等名字早已被大家熟知,这些野菜一直被老百姓视为餐桌上最好吃的绿色食品。当春天来临,人们便会借出游的机会,带上一把小刀,在田间小径上,山野林间寻找这些野菜,然后俯下并不灵活的身躯,小心翼翼的抠挖着这一棵棵小小的绿绿的野菜。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利用双休日外出郊游踏青时,干脆把车停在了山间的小路旁,下了车直接就到了竹林里或山野草丛中,很多外地慕名而去的游客,也被这纯净的空气和美景所吸引,跟在当地人的身后寻找着各种野菜。时不时的拿着手里的野菜问当地人自己挖的野菜对不对?做惯了农活的当地人动作非常麻利,不一会儿便挖到了满满的一小袋,外地游客因为平时没有干过这些活儿,挖一会儿便要伸直两腿,甩甩双手,稍作休息再继续抠起野菜来,几个小时后,这些塑料袋里新鲜嫩绿的野菜就成了他们餐桌上的美味,一盘在开水锅里焯过水后切碎了的马兰和豆腐干(或炒碎后的鸡蛋)加上调料凉拌一下,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的津津有味。而荠菜拌在肉馅里是很好吃的,可以用作包混沌,包春卷等等多种吃法,而野蒜洗净切成小段和在面粉里,摊上一锅小蒜饼咬上一口不要太香哦,野蒜切碎后拌在鸡蛋里炒是一道非常不错的菜,既有营养又好吃,荠菜、马兰还可以放在火锅里当配菜。这个春天,即使错过很多也千万不要错过了家乡的美味野菜。
春天,家乡的餐桌上自然少不了各种烹饪的春笋,什么油焖笋,红烧肉烧笋,咸肉煨笋,咸菜烧笋,笋丝烧肉等等,春天里也是家乡各种时令蔬菜最多的时候。这几年我们都会在周末趁孩子们休息时去湖滏龙山郊游,热情好客的亲戚领着我们上山现挖春笋,难得能有挖笋的机会岂能错过,看着亲戚在露出地面的春笋周围开始挖开泥土,自己也忍不住现学现挖,可从没干过农活的我们挖了半天也没有挖出一只笋,毛茸茸的春笋在黄土地里纹丝不动,最后还是在亲戚的帮忙下挖出了一只只鲜嫩的春笋,并在山上剥掉外壳后挑下山,回到家立即就洗净下了锅,鲜鲜嫩嫩的春笋和其他野菜在亲戚的厨艺展示下出锅上了餐桌,野蒜炒鸡蛋、咸肉煨笋、凉拌乌桑菜、凉拌马兰、自家做的凉拌粉皮等,一盘盘地道的绿色食品被我们“消灭'的几乎不剩,亲戚还带我们在附近看了乌桑树,并介绍说:多吃乌桑菜对身体有好处,我不知道是否真的有这么好,但好多野菜除了能烹饪出各种美味佳肴,确实都有它一定的药用价值。
初春的田埂上会长出很多嫩嫩的马兰,记得小时候去农村的姨妈家,姨妈去田里干活时偶尔会带上我们几个,到了田埂上,姨妈教我认识了马兰和荠菜,说凉拌马兰不仅好吃,还有药用价值,如果在外面不小心弄破了手,用马兰捣碎后敷在伤口上可以止血,那时候小小的我们哪儿懂得了这些,只知道到了田野里就是我们的玩乐世界。现在通过网络搜寻到了更多关于马兰和其他野菜的知识,知道了春天吃马兰不仅有清热,解毒,利尿的功效,还有抗癌的作用,马兰头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蛋白质,是一道既可口又有营养的标准绿色食品。
少年时光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风景,我们这代人的年少时光尽管没有现在的孩子那样有丰富的物质条件,但成长的季节里充满了天真烂漫和快乐。记得小时候学校组织我们去农村学农,割稻子,收麦子,从没做过农活的我们,在干活过程中偶尔有同学割破了手,老师就地取材把寻找到的马兰用嘴嚼碎敷在受伤同学的伤口上止血,然后再把同学送去医院或医务室进行伤口包扎处理。放学后做完作业邀上几个同伴去田间抠马兰是我们这些十几岁的女孩子最高兴去做的事。
初春的田野里,黄灿灿的油菜花在春风的沐浴下翩然起舞,几只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踩着花蜜,蚕豆花儿迎凤点头,似乎在跟我们打招呼,纵横交错的田埂上留下了我们年少时期轻盈的脚印,花草丛中飞出了我们欢乐的笑声,爱闹腾的女生随手采摘了几只可以当哨子一样吹响的野豌豆(我们称之为麦哨),去掉里面的小豆子,掐掉一小段后人手一个在田野里吹响,回荡……
春天是一首动人的歌,家乡的春天更是一幅幅浓墨重彩的画,春天的故事里记忆返场温馨满溢,每一个段落都是那么精彩丰盈,正如那些餐桌上的美味野菜已深深烙在了每一个家乡人的味蕾里,挥之不去,回味无穷。
太湖之源一一竹海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位于苏浙交界地区,主要源流有苕溪和荆溪两大水系。荆溪水系中最近的便是湖㳇奇塘山,所以当地人称奇塘山是太湖第一源。
奇塘山树木绿荫遮天,翠竹万竿摇舞,自古风景如画。相传第一个来开发的是无极僧人。据明代宜兴人沈敇《荆溪外记·卷十四》记载,无极僧人本湖州人,出生时遭遇元兵掠村,父亲被害母亲被掠,得村民收养成长。他少年时曾跪神发誓许愿:“能见母亲,愿奉佛神。”后经十年跋山涉水,终于在河间府乐寿县找到母亲。其后母子南归,无极在广德出家。
无极在母亲故后到杭州云游,一日梦白衣神人嘱语:“震泽之西有玉峰,寂照潺潺万竹葱。”猛然省悟,遂致力募资修寺。元至正四年,他先在奇塘山口建会海寺,后又入山建奇塘庵。至正十七年,无极圆寂,其徒佑源祈愿无极圆寂升天佛光永照,改奇塘庵为寂照寺,并在寺后建五层石质无极塔。岁月悠悠至民国,寂照寺仅存遗址。
奇塘山第一个来定居的大约是杨馗一。明嘉庆年间,常州人杨馗一肩挑箩筐,举家来到寂照寺寻求安身之处。在寂照寺僧人帮助下,他锯木修屋,垦荒育竹,终于创下一方事业,传下一脉后裔。因感无极禅师猛省修寺,福泽后人,其居遂名为省庄。杨馗一故后,子孙将其墓葬于寂照寺西千余米处。
寂照寺前,有一潭,小如砚,翠竹倒映,云天如画,犹如一面镜子,人称云画砚潭。20世纪70年代初,省庄村民为了砚潭上下游的农林生产,开始筑坝修建水库。经三年施工,终于建成了省庄水库。水库集水面积3.2平方公里,坝高12米,库容14.3万立方米,并有防水涵洞和放水塔各一座。
20世纪末,宜兴市人民政府凭借这里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乘着旅游事业方兴未艾的大形势,决定开发竹海旅游。首期工程经一年建设,即于1999年9月开放迎客。2002年,市政府又投入三千多万元进行了二期工程建设。主要建成了门楼、景观亭、竹文化园、2000米景区道路、1000米盘山栈道、供电设施等,同时改称省庄水库为镜湖,扩大水面积,增建30米宽瀑布、观瀑阁、戏水池、湖心亭、石蒜园等。整个景区山清水秀竹茂林丰,游程5000余米,面积3.6平方公里。登高四望,竹浪翻滚。主品种毛竹外,还有苦竹、水竹、墨竹等三十多个品种。形成我国竹风景、竹风情和竹文化的代表性景区,被称为“华东第一竹海”。
竹海不仅有奇竹、奇水、奇树、奇石、奇洞、奇花等,更有人文景观如太湖第一源、竹海烟云、镜湖泛舟、索桥凌波、翡翠长廊、悬空栈道,观光缆车等。入口广场,中国著名雕塑家吴为山设计的“竹韵”,气势磅礴。门楼“宜兴竹海”匾额,为宜兴籍著名书画家吴冠中所题。巨石镌刻“竹保平安”,是著名书法家尉天池的墨宝。竹文化园内,有熊竹图和东坡咏竹铜雕。竹文化长廊,有历代赞竹诗词。镜湖中,还有十五亿年前的活化石、淡水水母的珍宝桃花水母。每年秋季,会有成千上万的桃花水母聚集在水母亭。
寂照寺是2000年重建的,但它一旁的13棵丹桂、一株银杏和一株婆娑树,据传是佑源禅师亲手栽的。丹桂大径合围,年年飘香。银杏径围6米,高达40米,冠覆400平方米。树杈中还有一株寄生朴树,高达15米,堪称一绝。婆娑树径围2米,高30米,冠覆100平方米,称为月中树。婆娑树原产于印度,能在这里,更是一奇。银杏和婆娑,目前均已列入无锡古树名录。
500多米的悬空栈道,连接两个山冲,途中有观海、听涛两个休息廊和情侣崖景观。清风亭因清风洞得名,清风洞是石灰岩溶洞,有大小六个厅,相传为无极禅师坐禅之处。1500米攀爬踏阶上山,最高处是海拔逾600米的玉女峰。峰上有眺越亭,登亭放眼,可东观太湖烟波、南看浙江民居、西眺安徽群峰,是地道的鸡鸣闻三省之地。游客到此,心旷神怡,宛如凌空欲仙。上下落差400米,全长1500米的缆车,更让人有如履虚空的感觉。2004年,竹海景区创建成了江苏省森林公园,同时被评为宜兴市十佳景点和无锡市旅游十八景之一,2006年,竹海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
作者简介:褚月华,笔名楚悦,又名月亮姐姐,江苏宜兴人,无锡市作家协会会员。阳光国际文学总社常务副社长、阳光国际文学周刊副总编。2009年起,在报纸杂志和网络媒体发表作品,曾在2012年央视网络征文《寻找方大曾》活动中获得三等奖。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国优秀文艺作品征评获奖者。2023年三月荣获世界诗歌联合总会“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大赛”金笔诗人奖,同年五月获得第七届 《世界最美爱情诗大赛》传世佳作奖。2023年在《中华诗园》首届红色诗歌大奖赛中获奖,同年九月在第四届孔子诗歌杯全球诗人创作大奖赛中获奖,《中国当代诗词名句》前二十名,全球华人“和文化”文学艺术大展赛铜奖。在诗心岁月里聆听花开之声,温暖漫漫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