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雪线寄深情

杨维勇
2025-07-10

ABUIABAEGAAgh4bdmwYolN24yQEw7Ak4mwI (1).pngABUIABAEGAAg4byytAYo-NTF8gIwpBQ4_Qc.png

                                                             

我的部长我的政委


题记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悠久的事物我们无法捕捉过去的光影,亦无法看清迷蒙的未来但对个人而言,时间却也是最短暂的瞬间。离开青藏线已二十余载,从年富力强到花甲之年,似乎前一秒还在古城拉萨,可后一秒已身在陇上金城。回望军营的时光,成千上万的领导和战友匆匆擦肩,在我的人生中留下或轻描淡写或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也有那么几个人,以不同的方式,教会我如何做人做事,充盈在我的记忆中,刻骨铭心……

1976年,我入伍来到总后青藏兵站部汽车76团。那时76团驻防青海西宁,所属一营、三营驻湟源,二营驻在团部大院,四营驻在格尔木。新兵集中后,团里按照新训计划,用大依法车将我们送一营驻地湟源。湟源牧校新训结束后,我被分到一营二连,常年执行湟源至拉萨路段的物资油料运输任务,每次往返行程需月时间,火热的军营生活由此开始。历经两年多的千里雪线洗礼后,我被调到营部工作。一天,听说副团长将到营里检查工作,我的内心便不自觉地忐忑次日,副团长一行四人乘一辆北京吉普车来到营部彼时,营部会议室里,透过玻璃望着营长和教导员在迎接首长下车后,身材魁梧副团长向大家还着军礼,随即迈着气势凛然铿锵有力的步伐与同行人员笑容可掬寒喧着走进会议室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团首长,忙前忙后地端茶倒水,紧张的心情早已不言而喻。副团长检查完工作后就离开,副教导员颇为自豪地告诉我,这是咱们团的王根成副团长。处事干练、受人尊敬——这是我对老首长的第一印象。后来我调入团组织股,他因能力突出已接任团长由于工作关系,又在同一栋办公,我与老首长几乎日日碰面还常为他撰写会议讲稿,有了深入交往。其后王团长调任兵站部任副部长、部长我也随调兵站部政治部,多次随他率领的联合工作组踏上四千里青藏线部队检查工作——从西宁、格尔木、敦煌、到拉萨,一去便是数月。王部长祖籍陕西扶风,出身贫寒,1958年入伍从战、班长、排长、连长、处长、团长、部长一步一个台阶走来,多次立功受奖被誉为“实干家”。当连长期间,他所在连队被评为硬骨头六连式先进连队”;当后勤处长时他想方设法办好后勤农场,创办了榨油厂,开展农副业生产,为改善部队伙食和后勤供应作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广大官兵的一致好评作为汽车兵出身技术精湛程度令人由衷叹服——在汽车76团6连当连长时,凡遇车辆抛锚,只要贴近发动机侧耳一听,便知故障所在,无人能及。他每翻阅连队值班训练执勤日志,我在一旁总能看到他布满厚茧的双手指甲缝里还嵌着修车留下的油污——那是汽车兵永恒的勋章。任兵站部部长期间,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的工作就是在爬坡”。是的,将年度工作、部队近期打算和长期规划都视作一次爬坡征程”。对我说:“我们的工作就如爬青藏线的每一道坡一样,我们已经越过纳赤台、翻过五道梁,到达唐古拉半山腰,翻过唐古拉山就胜利了对于整个兵站部来讲,一年不出重大事故和问题,就等于翻过了唐古拉山,爬坡成功。”为此,他经常废寝忘食,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在我的记忆中,青藏线环境条件艰苦偏远闭塞,文艺项目难得却极少参加娱乐活动。记得有一年中秋节,我们驻格尔木指挥所,所属的22医院要举办中秋夜官兵联欢晚会,王部长原本已应邀参加不成想活动当日某汽车团连队驾驶员执勤途中突发事故在办公室紧急指挥调度、焦灼等待调查结果,错过了仅有的一次娱乐活动。

范银瑞政委的相识兵站部934油库范政委祖籍甘肃宁县,50年代末从酒泉钢厂应征入伍为人谦逊,喜读书,肯钻研,遇事沉着冷静,处处人为善,时常面带微笑,尤其善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家里手,被官兵们称为“儒将”。初次见面时担任油库政委,经常揣着个小本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基层仓库连队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之后他调任兵站部纪委委员,后接任兵站部政委,恰好在兵站部政治部,成为他的直接下属。自此,我跟随他组织的工作组频繁上线下部队蹲点,传达贯彻上级会议精神,调查了解基层部队建设情况各汽车团、仓库、医院、格尔木大站、拉萨大站、敦煌教导大队、兵站、泵站、机务站……基层连队基本都调研了一遍。高原必须接受风霜雨雪淬炼,有时春节亦冒着风雪严寒上线慰问三站官兵。他工作细致入微,总是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带我在汽车35团连队蹲点时,近半个月连队官兵一同吃、同住、同训练,召开谈会听取意见,着力想办法解决官兵遇到的实际困难,帮助连队党支部强内功,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同时乐于扶上马,送一程,当年该连被评为基层全面建设先进单位。范政委为人如高原暖阳般亲和身体力行“军民鱼水一家亲”的理念。有一次带着全国人大代表、汽车35团6连连长何新民和我到沿线传达会议精神途中,车行至羊八井至堆隆德庆县区间,当时正值藏区春耕开犁仪式他看到藏族同胞驾着角扎红饰满身披红的牦牛犁地后立即嘱咐驾驶员将车停在路边,下车步入田间与藏族同胞攀谈,更亲自驾牦牛犁地片刻。看到此情此景,我用相机迅速按下快门。藏族同胞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笑声与赞叹在高原晴空下回荡此举充分彰显了他心中军民团结、民族团结的高度重视与躬身实干。至今我还保留着他当年驾藏族同胞牦牛犁地的照片。

王部长与范政委在任期间,精诚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率领一班人艰苦奋斗、埋头苦干。面对青藏线恶劣的自然环境,他们把“钢钎打不进,人也要扎根”的誓言楔入高原冻土,硬生生锻造出一支上上下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钢铁劲旅在兵站部部长政委的岗位上被双双授予少将军衔。两位首长如日月辉映,擎起兵站部的脊梁。在他们的带领和全线官兵的努力下,兵站部被中央军委授予“青藏高原模范兵站部”荣誉称号,时任总书记、军委主席江泽民亲笔题词,给予了高度赞扬。

高原冻土之上,经过一点一滴的积累一步一步的奋斗,青藏兵站部开创了军史上师级单位被授予荣誉称号的先河。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青藏兵站部创造辉煌后,两位老首长先后调离青藏线:王部长赴第四军医大学担任副校长,范政委解放军总医院担任政委。后来出差西安时曾专程上门探望王部长,在他家中叙旧品茶,聊汽车76团青藏线青藏高原的点滴往事尘封的记忆如春风扑面令人激动不已。分别时,我和老首长合影留念,他紧紧握住我的手良久,声音微哽:“青藏线上奋斗过的人啊,骨头都是昆仑石,心都是格桑花”范政委心系高原,多次重返青藏线,故地重游,我们屡屡相逢,旧话重提,分享一起在格尔木指挥所、敦煌教导大队、沿线三站、基层连队蹲点的经历,一幕幕如千里雪线、布达拉宫、千年佛窟、格尔木胡杨林般美景,深深印在心头,弥漫着依依不舍。

每每忆及两位老首长,心里总能泛起一股甜意。青藏线四千里风雪征程上,他们亲历过、奋斗过、实践过并为之总结的“三个特别精神”,早已成为官兵们血液中最珍贵的钙质。纵使岁月迁移,也无法改变这种精神的崇高和伟大!

如今回望,千里雪线早已化作心底最温暖的年轮,王部长引擎般的轰鸣,范政委驾牦牛犁地时的朗笑,上线风雪夜归时兵站备好的饭菜和火炉上翻滚的姜汤香气……都沉淀为生命中最醇厚的甜。那用青春与忠诚铸就的“三个特别精神”,从未随岁月褪色,它如高原永存的日月严寒夜里的篝火,是冻土下的种子,是千千万万高原军人以生命热血写就的家园情书,在四千里天路上,永远传递着钢铁的意志与滚烫的深情。

我在青藏线服役二十二年,每一点成长进步都离不开两位老首长和组织的关心、培养、教育及帮助。所有的遇见都十分美好,感恩遇见!如今惟愿两位老首长安享退休生活健康长寿事事美好惟愿战友们仍在天南地北赓续“三个特别精神”!

                             2025年7月于金城




作者:杨维勇,甘肃会宁人,大学本科学历。22载军旅生涯,上校军街。退役后从事新闻工作,主任记者。喜欢体育、音乐、书法、写作。其在军、地撰写的新闻通讯、特写、报告文学、诗歌、散文,先后发表在解放军报、解放军后勤文艺、中国青年报、青海日报、人民军队报、质量服务报、科技鑫报、大西北网等刊物上。




阅读14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