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广才给我的这组诗歌,和春天有关,和清明有关,和纪念有关。生与死是一对孪生兄弟,来与走并没有约定俗成,纪念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 罗广才的“悼亡诗”——我喜欢用“纪念诗”这个词,沉闷的气氛中多一点温暖——悼亡的目的终是要为了完成纪念,“亡人”从记忆中活过来。罗广才纪念的人不仅有鲁藜、伊蕾等这样的著名诗人,有不加注释,读者不曾听说的人——或是广才的朋友,或是掩埋进某个事件中的陌生人,“可不可以屏蔽所有死亡的消息/从起义兄你走的这一刻起”(《我想屏蔽所有死亡的消息》),也有他的亲人,“黄泉路上/总有一种希望/前后燃烧”(《为父亲烧纸》),可见广才是如何的重情重义。
○ 广才的每一首诗歌都有着清晰的创作时间和地点。固然时间可以存在“谎言”,但是我相信绝大多数诗人标注的创作时间一定是真实的——或者说起笔那一刻的时间,或者是完稿的那一瞬间,创作时间的记录并不是为了标注诗人创作的速度——诗歌创作不是竞技比赛,就是为了记录下创作轨迹,便于查询。广才的创作时间不固定,尤其这些纪念诗,有时候凌晨完成,有时候午餐时完成,有时候在家里,有时候在奔驰的列车、飞机上……可想而知,一定是这些死亡的信息触动了广才,人生的感悟、深刻的记忆、内心的痛惜……会在这一刻闪现,与死亡合成一道闪电,照亮诗歌的天空。诗人必须是敏感、敏锐、敏捷的群体,才有可能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我想,这些人的死亡消息一定触动了广才内心那根敏锐的神经,才有了这些纪念诗。
○ 时值清明,纪念诗铺天盖地,如同打在烧纸上的铜钱,千篇一律却必不可少。我只选广才一人的诗歌,作为2021年“清明诗”专辑以飨读者,看中的恰恰是诗歌的题材、形式、情感的不同,相信你读后会有同感。有了这一组诗,我们就不用再写什么诗歌了,我们想表达的情感,都包含在广才的诗歌中。
○ 借助广才的这组诗歌,愿:生者安生,死者安息。